長滾動頁面和無限滾動式的網頁已經徹底流行開來了,甚至可以說它已經脫離趨勢,成為了一種常規的設計,它們的流行并不是巧合。當用戶向下滾動的時候頁面的時候,所需要的內容與信息會自然的呈現出來,在此過程中通常不會涉及到額外的、多余的交互。
長滾動式的頁面有著如下的優勢:
·更為精簡的導航
·更容易呈現故事,擁有吸引用戶的潛質
·與移動端設備的良好兼容性
iOS從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時的iPhone OS,已發展到今天的iOS10,這些年來,iOS從最初的一個簡單、粗糙的ROM,發展成現在手機ROM中體驗標桿的操作系統。設計風格走過了擬物化,扁平化,今年已發布的iOS10,設計風格也開始偏向卡片式風格,隨著新的交互方式3D Touch的加入,開始脫離單調的扁平化設計,卡片式風格讓設計語言更加符合用戶的操作認知(卡片式的內容,對人有更強的按壓操作暗示)。
016年最熱門的科技名詞是什么?人工智能當之無愧,這個已經存在了60年度的技術領域因為谷歌的AlphaGo人機大戰而聲名鵲起,從過去的高高在上到今天的人人皆知,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。今年年初的Apple的Siri,亞馬遜的Echo和Alexa,阿里巴巴的ET和阿里小蜜,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,Google的無人車等都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。投資界和產業界對AI的關注度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漲,令人聯想起2000年左右互聯網熱潮興起的時代。2016年是AI+元年,從互聯網+、大數據+到今天的AI+,會成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,融合趨勢勢不可擋。
根據Gartner 2016年7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看出,感知智能機器時代正在來臨,33項技術之中,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占到一半的比例,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機器學習技術已經到達炒作頂峰,預示著未來2-5年內會得到廣泛應用。
阿里研究院報告《AI+:2016人工智能影響力微報告——AI對8大領域及法律規則的影響分析》總結出AI+時代的6個觀點:
? 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,但目前還是處在弱人工智能階段,只能解決特定的具體任務類問題;
? 人工智能發展第三次熱潮主要源于三個重要因素:計算能力、深度學習算法和大數據的發展;
? 人工智能未來最可能替代掉的是重復性高、規則相對標準化的工作機會,比如客戶服務人員、電話銷售人員、速記員、駕駛員等;
? 從互聯網+、大數據+,到AI+,會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重要方向。AI會驅動人機交互的變革、讓機器看懂物和人,會深度影響零售、金融、交通、制造等行業;
@飛屋睿UIdesign :插畫具有輔助文字敘事的功能,在書籍、雜志等平面中已然并不罕見,然而由于過去WEB技術發展的原因,網頁設計中運用插畫的情況卻不多見,隨著技術提升,插畫越來越被網頁設計師重視。今天這篇好文總結了網頁設計中常見的4種個性插畫風格,漲姿勢來。
由于優秀的攝影作品可遇不可求,而且并不一定會遇上合適自己使用的樣式。專門請了攝影師來拍照如果不集齊適合的模特、布景、道具、燈光……也許結果都未必理想。因此,可以看到,依靠攝影作品作為設計素材是非常受限的,成本相對也高。所以,一個逆向的做法就是依靠插畫。我們也許都知道,繪畫并不是再現事物原來的樣子,而是重新將你眼中的事物表達出來。也許,你表達的笨拙、可愛、輕松、沉重、怪誕……這些個性化十足的表達就成就了插畫一眼即可辨識的獨特風格。插畫對網頁設計個性的塑造可謂是功不可沒的。況且,插畫的成本也比攝影來得更低,效率也許更高,而又比攝影作品更靈活。假如你想要表達出一個虛擬的場景,攝影作品都需要后期合成,而插畫卻能立即將幻想變為筆下的實在。因此,這也是我大力提倡插畫配圖的原因。
網頁的插畫其實無須一定要細節畢現,往往它傳遞的是一種價值、理念主張,而非具備敘事的規模。
作為設計師,在產品設計之初通常都會做用戶調研并構建Personas,幫助我們更好的貼近和理解目標用戶。B類產品中的Personas和C類產品有何不同?Personas在B類產品設計中有哪些價值?如何正確從數據中提煉和使用Personas?文章分三個部分來探討這些問題。
? 背景概念:B2B用戶畫像特色(Buyer Personas vs. User Personas)
? 相關原理:是用戶肖像還是用戶畫像(User Profiles vs. User Personas)
? 方法價值:數據+畫像+直覺=好的產品設計(Data vs. Personas vs. Instinct)
藍藍寫
前幾天看到微信上有一個日本女醫生生了五個孩子,還考上了哈佛大學的文章,對這個女生特別感興趣,搜索吉田穗波這個名字想更多的了解。發現她寫了兩本書,一本是哈佛的求學記,一本是關于時間管理的書。時間管理的書居然是豎版的,我一向不喜歡豎著看書,另外覺得時間管理的理論好像關鍵還在于自己的應用,所以就買了另外一本哈佛求學記,這本很吸引我呢,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再讀書深造, 如果能去哈佛真的是太棒啦!迫不及待的看完前面的引言,來不及等待下單送貨,就直接買了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,這兩天一口氣看完。真的覺得心情都被激發的激昂、開心,還有知道每個人做事情都是不容易的,尤其是做一些對自己很有挑戰的事,當有非常想做的時候就要去做,不管這件事情有沒有把握,也不要太想怎么去實現?就把注意力凝聚成"如何才能達到目標",然后克服一個個的困難,積極的去想辦法,去承受其中的痛苦。最后會發現:哇居然做成了,然后自己狠狠為自己感到自豪呢,就像文中的吉田醫生想藉由這樣的一種經歷,給女性的媽媽們一個參照,希望讀者讀后會覺得:也許我也可以試一試這樣呢。